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在线问法 时间: 2024.01.12
213
故意杀人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罪有什么不同法律分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既遂)】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2、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破坏工厂、矿场、油田、港口、河流、水源、仓库、住宅、森林、农场、谷场、牧场、重要管道、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求刑法司考题解答(关于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故意杀人罪)

对于甲应该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从犯罪动机来说甲为了报复邻居乙,而且实施了犯罪行为。甲应该预见到其行为可能会导致乙食用丝瓜后中毒身亡,但其希望或者说是放任其危害结果的发生,故而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但从另一方面考虑,甲注射农药于乙的丝瓜中,乙由于不知情,可能会把丝瓜用于出售或者转送他人。而且甲有可能无杀人的故意,只是单纯想破坏乙的丝瓜,以投放危险物质罪论处也有一定的道理。

投放危险物质罪与以投放危险物质方式故意杀人的区别

第一个问题: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因为人的生命价值是同等的,甲有杀人的故意,行为,无论是谁因此而死,都属于杀人既遂。

第二个问题,认定故意杀人罪及投放危险物质罪,关键是看是否危害了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安全,如果是,就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如果不是,则构成故意杀人罪。

家里/宿舍不属于公共空间,即使是有家人或者客人过来,也不能够算是威胁到不特定的多数人。

必须是威胁到了不特定的多数人才能算是投放危险物质罪。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故意伤害

危害公共安全罪 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犯罪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所谓故意,就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有可能造成不特定的多数人伤亡或者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量刑标准:

1、依照本条和本法第115条的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本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破坏工厂、矿场、油田、港口、河流、水源、仓库、住宅、森林、农场、谷场、牧场、重要管道、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危害公共安全罪和故意杀人罪的区别在于:

1、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行为;

2、而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杀害他人,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可以由过失构成,但故意杀人罪只能由故意构成。

故意伤害罪的判定标准:

1、构成本罪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2、犯本罪致被害人重伤的,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犯本罪致被害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被害人重伤残疾的,判处十年以上有期、无期徒刑或死刑。

综上所述,危害公共安全罪 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犯罪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所谓故意,就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有可能造成不特定的多数人伤亡或者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既遂)】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杀人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罪有什么不同

法律分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区分两者的标准是使用危险方法实施犯罪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如果行为人使用的危险方法是杀人、伤人或毁坏公私财物,其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就构成本罪;如果其行为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七十五条的规定,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论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放火罪和故意杀人罪

法律主观:

你好联系:把这两个行为放到一起说,那是因为它们的危害性质都非常恶劣,因此所犯之罪处罚都非常严重,故意杀人罪与放火罪,最高刑都为死刑;区别:故意杀人罪为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放火罪为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两者所侵犯的法益不同,就性质来说,放火罪的性质更为严重一些,这个从刑法中可以看出,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是排在侵犯人身权利犯罪前面的;但其处罚是有所有同的,杀人了人和放了火,杀人直接可能死刑,而放火则不是,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才可能,这可以从以下法律规定中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二】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故意杀人罪

法律主观:

我们知道,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概括性罪名,是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首先,从性质上来说,成立“其他危险方法”的行为,必须在客观上具有导致多数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可能性。这样的限定既是立足于本罪的法定刑得出的判断,也是考虑国民一般观念的结果。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危险犯,其法定刑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故意伤害致人重伤作为侵害犯,其法定刑也不过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考虑到本罪危险犯的成立只需具备相应的具体危险即可,两相对照,便可断定本罪中的“其他危险方法”,在性质上至少应具有导致他人重伤的可能性。从刑法相关条文(如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表述中也可发现,立法者往往将放火、爆炸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相提并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既然与放火罪、爆炸罪规定在同一法条,且适用相同的法定刑,则从逻辑上可以推断,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应当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位列同一等级,属于刑法中性质最为严重的犯罪类型。基于此,在认定“其他危险方法”时,理应以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作为参考的标尺,从行为是否具有广泛的杀伤性的角度进行判断。这样的界定也符合国民的一般观念。放火罪、爆炸罪均作为引发国民重大恐慌与不安的犯罪而存在,作为与之处于同一等级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其所谓的“其他危险方法”,自然也必须具有引发国民的重大恐慌与不安的性质才行。而除非行为本身具有在客观上导致多数人死亡或重伤的现实可能性,否则,无论如何难以认为行为具有与放火罪、爆炸罪等犯罪相同的惊恐性。

其次,从程度上而言,成立“其他危险方法”的行为,必须同时具备导致多数人重伤或者死亡结果的直接性、迅速蔓延性与高度盖然性。这是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行为进行同类解释所得出的结论。所谓的直接性,是指危害结果乃是由相关行为所直接导致,而不是介入其他因素的结果。所谓的迅速蔓延性,是指危险现实化的进程非常短暂与迅捷,行为所蕴含的危险一旦现实化便会迅速蔓延和不可控制,致使局面变得难以收拾。所谓的高度盖然性,是指行为所蕴含的内在危险在一般情况下会合乎规律地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也即,此类行为不仅在客观上危及多数人的生命或重大健康,而且从一般生活经验的角度来看,相关危险的现实化不是小概率事件,而是具有高度盖然的现实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对“其他危险方法”的把握,务必要注意其与放火等罪的实行行为的同质性与等价性。一般说来,在有多数人出入的场所私拉电网,在高速公路上逆向高速行驶,或者驾驶人员与人打闹而任机动车处于失控状态等行为,均属于与放火、爆炸等相当的危险方法。驾驶机动车向人群冲撞与开枪向人群扫射,也能构成“其他危险方法”,不过,由于此类行为同时也构成故意杀人罪,而故意杀人罪是更为严重的犯罪,根据想象竞合的原理,应当以故意杀人罪来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法律规定

《刑法》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二)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量刑标准

依照刑法第114条和刑法第115条的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本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法律客观:

1、客体要件 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是指国家对社会公共安全的管理秩序,这里的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犯罪对象是不特定的人或者公私财物。所谓不特定性是指刑法中的危害行为侵害的犯罪对象或者造成的危害结果事先无确定性,行为人对此既无法预料也难以控制,它反映了危害公共安全的本质特性。 这里的不特定应当从三方面理解: (1)犯罪对象的不确定性,即犯罪行为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某几个少数特定的人或某项特定的财产,而是犯罪对象的目标和范围不确定。 (2)犯罪对象虽然确定,但危害结果的不确定性,即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对象是确定的,但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范围的大小、数量的多少以及严重程度都具有不确定性。 (3)犯罪对象和危害结果都是确定的,由于犯罪对象的范围大、数量多、后果严重,某些情况下也视为具有不确定性。 可见,对本罪不特定性的认识不能绝对化,危害公共安全的不特定性并不是简单地局限于犯罪对象是否确定,关键在于犯罪行为在客观上是否反映了危害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本质特征。只要其行为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不特定性,就具备了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犯罪客体条件。 本罪虽然是复杂客体,在实践中可能只侵害人身权,也可能只侵害财产权,还可能既侵害人身权又侵害财产权。 2、客观要件 本罪的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故意使用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危险性相当的其他危险方法侵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权或者重大公私财产权,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危险性相当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何确定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危险性相当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的标准是本罪认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在司法实践中形成共识的做法是从以下方面把握: 一是其他危险方法是指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危险方法,自然不包括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危险方法。 二是其他危险方法是指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犯罪性质具有同质性和危险性程度具有相当性的危险方法。这里的“相当”就是明显接近于、等于甚至大于。现实中危险方法有很多,有的危险方法社会危害性很大,有的危险方法社会危害性相对要小些,有的方法虽然具有危险性但并不具有危害性。本罪是重罪,入本罪的标准宜严不宜宽,至少应当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危险性具有90%以上的吻合度。 三是其他危险方法会直接给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权或者重大公私财产权造成足以侵害的危险,即足以危害公共安全。 3、主体要件 本罪的犯罪主体是已满16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该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与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法律规定有所不同,是因为在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这个年龄段的行为人完全有能力也易于实施放火、爆炸、投毒一类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犯罪行为,实践中这个年龄段的行为人实施这类犯罪的现象也不鲜见,完全有必要用立法确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对实施的放火、爆炸、投毒行为负刑事责任。然而,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从其智力能力和技能能力看,要实施放火、爆炸、决水、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有一定的难度,在实践中这个年龄段实施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也实为罕见,对此也就没有规定这个年龄段负刑事责任的必要性。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了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4、主观要件 本罪的犯罪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所实施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会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后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犯罪故意是本罪成立的必要要件,过失不构成本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出于仇视社会、报复泄愤、陷害他人、制造恐怖气氛等等,但犯罪动机、犯罪目的都不是本罪成立的要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和故意杀人罪,这两个罪名哪个更重呢?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和故意杀人罪,这两个罪名无法比较,但是故意杀人罪的社会危害性更直接、更大。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与故意杀人罪,是两个性质不同的犯罪。但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虽然主要侵犯的是公共安全,但同时又侵犯了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而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公民的生命权利。因此,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的犯罪客体与故意杀人罪的犯罪客体间存在包容关系;

2、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罪的行为方式是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故意杀人罪的行为方式,可以是暴力的,也可以是非暴力的,因此,在犯罪的行为方式上,二者之间也存在交叉关系;

3、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一般是先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而后取得枪支、弹药、爆炸物,使用暴力,劫取枪支、弹药、爆炸物都是故意的;故意杀人罪,行为人杀人后,劫走被害人的财物(包括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情况也是很常见的,其杀人、劫物也都是故意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七条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抢劫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或者盗窃、抢夺国家机关、军警人员、民兵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律师投稿,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于本网联系,我们将予以及时更正或删除。【在线反馈】

绑架罪与索债型非法拘禁罪有什么区别

绑架罪与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区别在于犯罪目的和侵犯客体不同。绑架罪的犯罪目的是将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已有;另一个是为索要自己的财物。绑架罪侵犯的客体为他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另一个仅侵犯他人的人身。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 以勒索 ...
2023-11-27 14:35

非法储存危险物质罪司法解释(非法储存危险物质认定)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一)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排放、倾倒 ...
法律
551热度

合同重大误解与受欺诈有什么区别

合同重大误解与受欺诈的区别: 1、重大误解是指一方当事人因自己的过错导致对合同内容发生误解而订立了合同,其后果是由当事人自己造成的。 2、受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因为另一方当事人或第三人的欺诈行为而订立了对自己不利的合同,其后果是由他人造 ...
2023-10-31 14:55

偷税漏税和合理避税的区别

偷税漏税和合理避税的区别为:偷税漏税违法,合理避税不违法,避税的目的是通过避免缴税、少缴税和推迟缴税等方式将税收负担最小化,而偷税是故意的少缴或不缴税款的违法行为,漏税是无意发生的少缴税款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
2023-11-16 16:26

非法集资与集资诈骗的区别(非法集资与集资诈骗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 ...
法律
354热度

逼迫、诱骗他人自杀算不算是故意杀人罪

逼迫、诱骗他人自杀算是故意杀人罪。对于以诱骗、逼迫、教唆方法使得他人自杀的,其实是以间接手段使得他人死亡。如果事实上不采取诱骗、逼迫或者教唆方法的,受害者便不会自杀的,逼迫、诱骗他人自杀的人构成故意杀人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 ...
2023-11-27 14:27

窝藏赃物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窝藏赃物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区别)

窝藏和转移均要求其犯罪程度达到足以影响司法机关正常的查明犯罪、追缴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活动的程度,如在一个房间内的转移赃物行为不能构成本罪的客观行为,窝藏和转移均要求其犯罪程度达到足以影响司法机关正常的查明犯罪、追缴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活 ...
法律
535热度

爆炸罪属于抽象危险犯吗

爆炸罪属于抽象危险犯。爆炸罪针对的是不特定的对象,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只要实施爆炸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犯罪。危险犯是指将对法益侵害的危险作为处罚根据的犯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 ...
2023-12-13 15:30

刑事案件请律师和不请律师的区别(刑事案件请律师和不请律师的区别在哪里)

如果发生刑讯逼供的事,有律师介入可以代理犯罪嫌疑人提起申诉、控告,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这种情况的发生,4、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刑讯逼供的发生,6、律师在侦查阶段可以根据案情帮助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从而很好的化解危机,2、 ...
法律
396热度

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别

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别: 1、主观方面不同:危险驾驶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而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2、客观方面不同:危险驾驶罪表现为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追逐竞驶,而交通肇事罪表现为违反法规导致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 ...
2023-11-09 15:07

质押权和留置权区别是什么如何正确的区分质押权和留置权

法律客观: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四百二十五条 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出质给债权人占有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第四百二十五条 为担保债务的 ...
民事
644热度

不当得利和拾得遗失物有哪些区别

不当得利和拾得遗失物的区别是确定责任的要件不同和性质不同。拾得行为的民事责任,按照有关法律的解释,拾得物灭失、毁损,拾得人没有故意,不承担民事责任。而不当得利人的民事责任则以其在主观上是善意还是恶意来区分责任的大小的。拾得遗失物行 ...
2023-11-10 15:24

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区别

而债务人是指债的关系中有义务按约定的条件向另一方(债权人)承担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当事人,3、两者行使的义务不相同,在债的关系中,债务人是有义务按照合同所约定的条件向债权人承担为或不为一定行为,2、权利义务不同:在债的关系中,债务人有义 ...
民事
450热度

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的区别(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的区别有哪些)

(三)待定合同所谓效力待定的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不完全符合法律有关生效要件的规定,因此其发生效力与否尚未确定,一般须经有权人表示承认或追认才能生效,(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他人订立的非纯获利益的合同或非与其年龄、智 ...
法律
539热度

贪污和职务侵占的区别(职务侵占怎样能不坐牢)

对于贪污罪而言,犯罪客体并非只能是公共财物的所有权,其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刑法中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过程中或者是在国际交往活动中收受的礼物,也可以成为贪污罪的犯罪对象,根据对二者犯罪客体的分析,可以得出贪污罪的犯罪对象是主 ...
法律
234热度

不安抗辩权预期违约的区别是什么(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区别)

德国民法典将违约形态分为履行不能和履行迟延两种,后来德国学者史韬伯为了弥补这一分类的缺陷,提出了所谓“积极违约”的概念,按照我国合同法的现有规定来看,我们国家现在的合同法在违约形态上的分类是:我国合同法首先把违约形态分为预期违约和 ...
债权
518热度

借款合同与借条的区别有什么(借款合同和借条的区别在哪里)

二,借款合同与借条的联系 借据和借款合同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二者都是建立 债权债务 关系的依据,借款合同、借据成立(存在),说明双方当事人的债权债务关系的约定成立,借条与借款合同的区别法律分析:借款协议和借条的不同是借款协议不但记载借 ...
合同
171热度

债权有效存在的定义是什么呢(债权和债务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合同法》第68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不安抗辩权又称先履行抗辩权,指双务合同成立后,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对方不能履行义务,或者有不能履行合同 ...
民事
354热度

连带清偿责任怎么追偿(连带清偿责任与连带保证责任的区别)

连带赔偿责任承担后怎么追偿法律主观:一、连带赔偿责任怎么赔偿连带责任是部分份额的,它是通过一个人全部承担,然后向另外一个人追偿,责任是根据责任认定书里确认的份额来进行分配的 ...,第一百七十八条二人以上依法承担连带责任的,权利人有权 ...
债权
83热度

负债和债务的区别是什么(负债与债务的区别)

债务和负债有什么区别债务和债务这个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很多人认为是债务的意思,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债务和债务有什么区别呢负债在会计学资产负债表中表现为负债总额,即总负债.如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债券、应付工资等.债务是指以往 ...
民事
601热度

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故意杀人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罪有什么不同法律分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既遂)】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 ...
法律
213热度